团队召开本学期第二次学术例会
时间:2022-03-25 09:23:43  来源:   作者:潘月婷  点击:

321日晚上,因新冠疫情影响,团队本学期第二次学术例会通过视频会议在线上召开。团队专家王洪宝主持会议,赵春平、贾存灵等专家与李炳志、张文振、于胜晨等50名在校研究生共同参加会议。

会上,博士研究生张可、硕士研究生隋洁、岳荣等汇报近期研究进展。首先,张可同学报告了团队服务器安装及调试情况,当前团队服务器运行良好,可投入正常使用;同时,张可同学广泛阅读、凝练思考,制定了“东亚地区黄牛母系和父系群体遗传分析”和“基于图形识别及深度学习的牛体尺测量及生长预测系统构建”的科研计划。其中,关于人工智能AI测量牛体尺的部分引起了同学和老师的广泛讨论。随后,隋洁同学就“肉牛养殖场粪便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分布特征研究”的课题进行汇报,前期已完成对不同肉牛场饲养管理方式的调查,后期开展关于不同饲养管理方式对肉牛粪便ARGs的影响的研究,下一阶段将根据试验结果撰写文章。岳荣同学围绕“宁夏西海固地区肉牛适度规模高效养殖模式优化研究”开展工作,已完成对宁夏西海固地区肉牛养殖模式的基本情况的问卷调查工作,正在对这些肉牛养殖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及乡村环境检测、秸秆利用率进行追踪调查。

接着,21级硕士研究生尹思琪、万媛同学做文献阅读汇报。尹思琦同学选择了一篇刊登在1区期刊的文献,该文献讲述“缺乏Δ6-脂肪酸去饱和酶 (FADS2) 对肥胖抵抗和成脂调节的影响”。FADS2是生物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关键酶,而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哺乳动物脂质双分子层的重要结构决定因素。该研究利用FADS2基因敲除小鼠,探究多不饱和脂肪酸ω3ω6在脂质稳态、生物膜结构及其功能中的具体作用。结果显示,敲除FADS2基因通过严重改变亚细胞磷脂双分子层的结构,特异性地干扰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c)——这一关键的调节脂质生成和稳态的转录因子,进而影响脂质合成。该文章的研究结果也进一步强调了这样一个概念:多不饱和脂肪酸是脂质稳态中的关键组成。万媛同学也分享了一篇高分1区文章,该文章揭示喜树碱治疗小鼠肥胖的效果及其机制。该实验利用药物筛选的方式,发现喜树碱诱导分化生长因子GDF15基因上调。GFD15是一种可以减少采食量和减重的小肽。口服喜树碱可以有效的增加肥胖小鼠中GDF15基因的表达,表现为小鼠采食量下降,进而小鼠体重下降、肝脏脂肪减少。该文章中采用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也为参会师生提供了寻找脂肪沉积和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