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肉牛选育改良与产业发展国际研讨会召开
时间:2025-11-04 10:57:00  来源:   作者:梅楚刚/文 支勇平/图  点击:

1031日至112日,第七届(2025)中国肉牛选育改良与产业发展国际研讨会在西安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肉牛改良中心主办,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爱尔兰、韩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贝宁等10个国家的300余位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以科技赋能中国肉牛种业创新与产业高质量稳定发展为主题,结合学科前沿和产业实际共商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大计。

1.jpg

22_副本.jpg

大会会场

本次研讨会紧扣《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要求,聚焦种业振兴行动目标,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得到国家相关部委、地方政府及行业协会的高度重视。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马有祥,中国农业科技国际交流协会会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冯忠武,全国畜牧总站原党委书记时建忠,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乔玉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马闯,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俊雅研究员,陕西省科技厅农业科技处处长郑永岗,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种业处处长周建平,陕西省畜牧业协会会长常青山等出席会议。开幕式由会议组委会主席、国家肉牛改良中心主任昝林森教授主持,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马有祥出席开幕式并讲话,马闯、王建华、乔玉锋、常青山分别代表会议主办单位和支持单位致辞。

5.jpg

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马有祥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马有祥指出,肉牛产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壮大肉牛产业,对于优化农业结构、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中国黄牛遗传资源评价保护与选育改良等方面学科优势突出,科研积累深厚,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尤其在秦川牛提纯复壮、保种利用、肉用选育改良及全产业化开发方面,为我国地方黄牛品种保护与创新利用做出了成功示范。当前,中国肉牛产业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实的举措,推动产业向科技创新要动力、向全链升级要效益:强化种业创新,集中力量开展联合育种攻关;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升级,打造产销一体化发展新业态;深化国际合作,共同破解种质退化、资源约束等全球性难题。

6.jpg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在开幕式上致辞

王建华表示,当前,国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明确提出加快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肉牛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保障肉品供给的关键,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肉牛产学研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但肉牛产学研融合仍面临一些断点问题,如部分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脱节、产业链各环节协同不足,人才与资源的跨领域流动还不够顺畅等。新时代产学研创新合作速率呈现全面跃升。此次研讨会主题、议题选的很好、很准,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的大会报告安排也很接地气,充分彰显了汇聚智慧、共商对策的办会初衷,为国内外肉牛领域同行合作交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作为一个资源整合型的高层次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破解肉牛产业产学研融合发展过程中的难题,为种业振兴与农业强国建设注入更多动力。

7.jpg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乔玉锋在开幕式上致辞

乔玉锋在致辞中回顾了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成就,指出当前存在的品种缺乏、养殖效率低下、疫病防控难度大等问题,强调科技创新与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解决问题的出路,明确挖掘牛种资源、提升种业竞争力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呼吁各方深入交流、协同创新,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肯定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贡献,强调产业发展需多方合力,明确了此次研讨会的交流合作价值。

8.jpg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马闯在开幕式上致辞

马闯在致欢迎辞时表示,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牵头主办的中国肉牛选育改良及产业发展国际研讨会作为我国肉牛界的高端科技盛会之一,已成为非常有影响力的重要学术活动。相信本届会议的成功举办,对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增进专家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加快中国肉牛种业科技创新,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9.jpg

陕西省畜牧业协会会长常青山在开幕式上致辞

常青山指出,当前,我国肉牛产业正朝着提质增效的方向推进,破解肉牛种业卡脖子难题仍面临诸多挑战。此次国际研讨会的召开,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大会汇聚国内外肉牛领域的顶尖专家与行业精英,围绕种业振兴、科技赋能、产业融合等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必将为我国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智慧与力量。陕西省畜牧业协会将一如既往地支持畜牧业科技创新,积极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推动科技资源向产业一线集聚,助力打造西部种业高地和现代农业强省。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与我们携手共进,共同谱写中国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作为每两年举办一次的行业学术盛会,2011年以来,中国肉牛选育改良与产业发展国际研讨会已成功举办六届,成为集国际性、学术性和技术性于一体的专业高端盛会,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国内外相关学术团体及同行专家学者的热情参与。

4.jpg

大会组委会主席、国家肉牛改良中心主任昝林森教授主持开幕式

本次会议得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谯仕彦教授、北京首农集团首席科学家李宁教授、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俊雅研究员、内蒙古大学李光鹏教授等国内顶尖专家的大力支持,同时汇聚了美国马里兰大学Jiuzhou Song教授、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Chris Creevey教授、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Peiqiang Yu教授、韩国庆尚国立大学Il-Keun KONG教授等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报告内容涉及肉牛遗传育种、高效繁殖、营养调控、健康养殖、疾病防控、优质牛肉生产加工、数智化设备研发、产业低碳绿色发展等专业领域,形成了跨学科、跨地域、跨行业的高端对话格局。会上会下,学术大咖、企业精英、青年才俊在阐释学术新观点、分享科研新进展、交流生产新技术、展示产业发展新模式等方面,研讨热烈,精彩纷呈。

会议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谯仕彦教授,北京首农集团首席科学家李宁教授,中国农科院冯忠武研究员,全国畜牧总站时建忠研究员,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李俊雅研究员、孙宝忠研究员,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阎萍研究员,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王明利研究员,内蒙古大学李光鹏教授、李喜和教授,华中农业大学郭爱珍教授,四川农业大学王之盛教授,吉林农业大学吕文发教授、曹建民教授,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黄必志研究员,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刘书杰研究员,青海大学郝力壮研究员,天津市农业科学院马毅研究员,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孙芳研究员,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刘强德高级畜牧师,河北天和肉牛养殖有限公司李树静研究员,北京历源金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金石,美国马里兰大学Jiuzhou Song教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Hasan Khatib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Wansheng Liu教授,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Chris Creevey教授,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Peiqiang Yu教授,爱尔兰都柏林大学David MacHugh教授,日本国际农林水产业研究中心蔡义民研究员,韩国庆尚国立大学Il-Keun KONG教授,哈萨克斯坦赛富福林农业技术大学Kazhgaliyev Nurlybay教授,巴基斯坦白沙瓦农业大学Syed Muhammad Suhail教授,以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昝林森教授、张宏鸣教授、姜雨教授等40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及企业家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作大会报告,着重围绕五大核心议题开展深度研讨交流。在种质资源创新领域,专家们分享了中国黄牛种质资源挖掘、基因编辑牛培育等最新成果;在育种技术方面,肉牛智能化测定、基因组选择等前沿技术成为讨论热点;有关营养精准调控、高效饲养繁育等内容为肉牛产业节粮减排提供了新思路;有关优质牛肉生产加工技术的探讨有助于产品品质提升;而产业风险评估预警与纾困策略方面的研讨则为行业稳健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除大会报告外,会议还征集了40份学术墙报并进行大会交流,经学术委员会评审,评选出特等奖3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2项,充分展现了肉牛产业领域的青年学者的创新活力。

闭幕式上,中国农业科技国际交流协会会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冯忠武,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牧药所原副所长、二级研究员阎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科学院院长姜雨教授分别为优秀学术墙报获得者颁奖,昝林森教授致闭幕词。

本次会议通过图片直播方式向海内外进行实况传输播放,截止会议结束时,点击率超过16万人次,关注度高,影响广泛。此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促进了国内外肉牛产业先进技术的交流传播,更凝聚了种业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共识,为我国肉牛产业实现种源自主可控、高质量稳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10.jpg

大会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