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召开本学年第一学期首次学术例会
时间:2025-10-24 07:50:00  来源:   作者:何小平、孔贤亚  点击:

1013日,团队本学年第一学期首次学术例会在动物科技学院107会议室召开。团队专家王洪宝、杨武才、李安宁、成功以及全体研究生参加会议。会议由成功老师主持。会上,郭俊涛、安贝乐、孙格格、徐敏、高松、刘欣汝共6名研究生依次就各自课题或相关文献进行汇报分享。

首先,22级博士研究生郭俊涛就研究课题《多组学整合分析探究国内外肉牛品种及其杂交后代肉质风味特征差异及关键调控基因》进行了阶段性汇报。该研究系统比较了秦川牛、安格斯牛、黑毛和牛及其杂交后代的屠宰性能与肉品质,并创新性地整合转录组、代谢组及风味组学技术,深入挖掘影响牛肉质地与风味形成的关键差异基因、代谢物及挥发性物质,旨在构建调控牛肉品质风味的核心分子网络,为优质肉牛育种和肉质改良提供理论支撑。汇报后,与会导师充分肯定了研究的系统性,同时针对课题范围过宽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建议后续研究应进一步聚焦核心科学问题,凝练关键调控通路,以增强研究的深度与针对性。

随后,23级博士研究生安贝乐就其研究课题《探索牛肌肉内脂肪分化过程中差异表达环状RNA的调控机制》进行汇报。研究将环状RNAcircRNA)研究为牛脂肪生成、脂肪沉积的分子调控及其对牛肉品质的影响提供了新见解。研究旨在解析差异表达的环状RNA如何在转录后水平协调前脂肪细胞分化、脂质代谢及肌内脂肪(IMF)发育过程。接着,23级硕士研究生孙格格就其研究课题《迷迭香精油、艾草精油和牛至精油对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汇报。研究课题以204-5月龄秦川断奶犊牛为对象,经预试验确定三种精油最佳添加量后开展90天正试验。结果显示,迷迭香组(0.30%添加量)在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上优势显著;牛至组(0.030%添加量)瘤胃发酵性能更优;艾草组效果相对不突出。导师提出建议:后续可深入研究精油对犊牛抗氧化能力相关指标的影响,完善作用机制分析。23级硕士研究生徐敏汇报研究课题《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牛肌内脂肪含量测定及牛肉分级系统的研发》,研究预研发一套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牛肌内脂肪含量测定及分级系统,该系统将人工智能领域中的计算机视觉技术结合深度学习(YOLO),构建牛肌内脂肪含量的预测及牛肉分级模型,从而达到准确且快速获取牛肌内脂肪含量及牛肉分级的目的。24级硕士研究生高松就课题《花生四烯酸与L-天冬氨酸对秦川牛精液冷冻保存效果研究》进行了拟开题汇报。前期对秦川牛精液高耐冻与低耐冻组进行代谢组测序发现,多不饱和脂肪酸中花生四烯酸、氨基酸中L-天冬氨酸含量在高耐冻组中显著高于低耐冻组,因此拟探究两种物质对精液冷冻中抗冻、抗氧化效果。导师建议把前期代谢组测序内容加入汇报进行比较,能够进一步验证课题可行性。最后25级硕士研究生刘欣汝汇报文献《利用胚胎干细胞(ESCs)中的重编程范式诱导玫瑰花结 - 管腔阶段类胚胎》。阐述以单一 ESC 起始转录因子重编程三维共培养多维度检测生物信息学解析为主线的实验设计,展示了RtL 类胚胎成功构建、单细胞转录组解析谱系分化等结果。

会上,老师们在听取高年级学生进度汇报后,为各课题提供了宝贵的指导,特别提醒同学们务必重视时间规划与管理,确保研究效率,并勉励低年级同学,应积极关注领域前沿、主动融入团队科研环境,并尽快掌握核心实验技能。这些建议为团队成员后续工作的有效开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