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召开本学年第九次学术例会
时间:2025-03-26 10:18:00  来源:   作者:孔贤亚  点击:

310日,团队本学年第九次学术例会在动物科技学院107会议室召开。团队专家王洪宝、成功以及全体研究生参加会议。会议由成功老师主持。会上,团队博士生王建芳和硕士生辛怡然、孙小磊、邱亮、孔贤亚、刘晨阳、柳丽等7名同学依次就各自课题或相关文献进行汇报分享。

首先,王建芳同学汇报了其研究课题《牛骨骼肌发育潜在调控基因的挖掘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该研究通过多组学数据整合与功能验证,阐明部分转录因子在成肌细胞中通过调控CENPF/CDK1轴影响细胞周期进程,并作为抑制因子调控肌原性基因表达。揭示了转录调控与代谢调节在肌肉分化和再生中的协同机制,为肌肉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新理论依据。老师建议进一步挖掘下游信号通路的变化,并优化试验图片的呈现效果。

然后,辛怡然同学分享了其毕业研究课题《菊粉的主要作用部位对犊牛胃肠道菌群结构、能量代谢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该研究基于菊粉在人和小鼠中的益生元作用,探究菊粉及过瘤胃菊粉对西门塔尔犊牛胃肠道微生物区系的调控效应,以及对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消化代谢的潜在影响。研究结果有望为犊牛健康养殖提供科学依据。老师建议后续补充菊粉添加成本与肠道指标关联性分析,以增强应用价值。

接着,孙小磊同学汇报了其研究课题《高低剩余采食量秦川牛的瘤胃微生物与代谢物特征分析》。该研究通过筛选极端饲料效率个体,结合生产性能数据与组学技术,揭示了剩余采食量差异对秦川牛瘤胃菌群结构和代谢物谱的影响。研究发现,高剩余采食量的牛群瘤胃发酵效率显著提升,相关代谢通路富集于能量转化与短链脂肪酸生成。老师建议进一步验证关键代谢物与饲料效率的直接关联,并拓展样本量以增强结论可靠性。邱亮同学围绕其研究课题《bta-miR-222在肌内脂肪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机制》展开汇报。老师建议优化试验图片背景,并深入探究下游信号通路(如脂代谢相关通路)的具体变化。孔贤亚同学文献汇报题目为《Functionally conserved PPARG exonic circRNAs enhance intramuscular fat deposition》。该研究揭示了环状RNA CircPPARGs通过抑制激素敏感脂肪酶(HSL)转录及促进成脂分化,驱动水牛、牛和小鼠的肌内脂肪沉积,突破了PPARG仅通过转录因子调控脂肪沉积的传统认知。刘晨阳同学分享了文献《A Circular RNA Generated from Nebulin (NEB) Gene Splicing Promotes Skeletal Muscle Myogenesis in Cattle》。该研究通过整合circRNA测序、翻译组与肽组数据,发现circNEB编码的907氨基酸肽可通过泛素化和成肌细胞融合调控SKP1TPM1,显著促进牛骨骼肌细胞增殖、分化及体内肌肉再生。老师建议应继续关注该肽的分子互作网络及其在肌肉疾病中的应用潜力。

最后,柳丽同学汇报了文献《SRSF3 and hnRNP A1-mediated m6A-modified circCDK14 regulates intramuscular fat deposition by acting as miR-4492-z sponge》。该研究发现,m6A修饰介导的circCDK14通过海绵吸附miR-4492-z调控牦牛肌内脂肪沉积,为circRNA代谢调控机制提供了新视角。老师建议应聚焦关键分子机制,避免过度复杂化研究体系。

会议中,团队专家在认真听取汇报后,针对各课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强调试验数据的严谨性与可重复性是科研根基,需通过规范记录流程、强化组学数据交叉验证等手段夯实研究结果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