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4月9日,团队举行2025届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预答辩会。西安交通大学马建岗教授、西北工业大学邱强教授和我校孙超教授、胡建宏教授、苏建民教授等5位专家受邀担任预答辩委员会委员,孙超教授担任主席,团队专家成功副研究员、梅楚刚副研究员分别担任上下午两个时段预答辩委员会秘书。会议对6名2025届博士研究生的毕业(学位)论文进行严格评审。中心主任、团队负责人昝林森教授出席会议并就研究生培养工作提出要求。
答辩会上,朱凯、孙冰、于胜晨、王建芳、潘月婷和马鑫浩博士研究生先后围绕各自科研选题背景、试验设计、研究内容、结果结论及创新点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汇报。答辩委员会专家从论文的学术规范性、创新性、逻辑严谨性以及成果应用价值等维度进行全面评议,重点针对研究设计的科学性、数据分析的可靠性、结论的创新性等关键环节提出质询,并就论文结构优化、学术观点凝练、图表规范等方面给予具体建议。经答辩委员会集体评议,6位博士生均顺利通过预答辩。
昝林森教授在总结讲话中对评审专家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并就进一步提升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提出明确要求。他强调,毕业(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论文撰写方面,要重点把握“三个关键”:一是确保逻辑体系严密,构建完整的论证链条;二是做到语言表达精准,提升学术论文写作水平;三是强化数据可视化呈现,提高论文的可读性。在学术能力方面,要求研究生做到“三个透彻”:吃透研究内容、悟透科学内涵、讲透创新价值。在科研管理方面,对全体研究生提出“四项要求”:科学规划试验进度、定期汇报研究进展、严格实施考勤制度,不断加强协作创新。
会议要求,参加预答辩的博士生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认真吸纳专家意见,进一步完善论文内容,提升论文质量。同时强调,全体研究生要以此次会议导师提出的要求为基准,加强自律、主动作为,相互学习、协同创新,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