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团队本学年第十次学术例会在动物科技学院107会议室召开。团队专家杨武才、李安宁、成功以及全体研究生参加会议。会议由成功老师主持。
会上,团队博士研究生杜嘉伟、马征和硕士研究生洪志鹏、张志鹏、陈炳旭、孙传威等6名同学依次就各自科研进展或相关文献进行了汇报分享。首先,杜嘉伟同学就其有关牛肌内脂肪沉积的关键细胞因子挖掘及机制探究的研究进展进行汇报,本研究从血管内皮细胞和肌内脂肪细胞的关系进行切入,通过对牛背最长肌进行单细胞测序,发现和牛中FAPs 和VEndoc 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安格斯牛和秦川牛,且这两种细胞之间的细胞通讯强度较高,说明两者在调控肌肉组织血管微环境、脂肪积累和组织重塑方面有重要互作功能,可能是肌内脂肪形成的重要调控机制之一。后续将筛选影响牛肌内脂肪沉积的重要细胞因子并对其功能和机制进行探究。团队老师建议着重分析细胞因子在品种内的表达差异,最终要回归到单细胞水平验证细胞因子的功能。
接着,马征同学汇报了有关筛选鉴定不同部位脂肪差异表达的circRNA的研究工作进展,主要根据宿主基因的功能,从背最长肌、肾周和皮下脂肪中筛选出差异表达circRNA,并对其进行功能验证。洪志鹏同学就其LncRNA通过调控PPARγ的翻译抑制牛脂肪细胞脂肪生成的机理研究进展进行汇报,主要通过干扰和过表达来研究相关lncRNA在牛前体脂肪细胞中的功能,然后通过RNA pull down、质谱和挽救试验探究其发挥功能的作用机制。张志鹏同学就其开展的“聚乙烯醇和黄芩素对秦川牛精液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研究进行汇报,该研究为解决冻精细胞冰晶损伤和氧化损伤问题,向冻精稀释液中添加聚乙烯醇和黄芩素,提高冷冻稀释液的抗冻抗氧化能力。团队专家建议其冷冻流程进一步优化,提高玻璃化冷冻效果。
陈炳旭同学分享文献《Extracellular vesicles from oviductal and uterine fluids supplementation in sequential in vitro culture improves bovine embryo quality》,该研究通过在IVC中添加从输卵管和子宫液中分离的细胞外囊泡(EVs)评价其对牛胚胎发育和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证明EVs对胚胎发育有积极影响并通过促进脂解作用降低脂质含量,从而提高胚胎玻璃化冷冻后存活率。专家建议后续研究应重点关注EVs中特定分子(如不同RNA或蛋白)与胚胎功能间的因果关系,阐明其对胚胎的长期发育影响。
最后,孙传威同学分享文献《Wnt/β-catenin signaling affects adipogenesis in bovine skeletal muscle fibro/adipogenic progenitors》,研究通过单核RNA测序对延边牛骨骼肌细胞进行单细胞水平的转录组分析,构建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图谱。研究利用磁活化细胞分选方法,从牛骨骼肌中分离FAPs和肌肉卫星细胞,通过油红O染色、RT-qPCR、Western blot等方法评估脂肪生成基因表达水平,并探讨FAPs对MuSCs的旁分泌调控作用。从而探究Wnt/GSK3/β-catenin信号的调控机制。团队老师提出FAPs的分选大多是采用流式细胞分选,研究中采用磁活化细胞分选方法比较新颖,可以深入学习了解。
会上,团队专家对同学们科研工作和阅读文献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强调在阅读文献时应注意期刊分区变化情况,并建议大家在阅读文献时要关注领域研究热点,阅读高质量期刊上的最新前沿热点文献,做到泛读与精读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