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举行本学期第五次学术例会
时间:2022-04-25 09:24:53  来源:   作者:赵慧/文,潘月婷/图  点击:

418日,团队在N6B41教室召开本学期第五次学术例会。团队专家王洪宝、成功、李安宁出席例会,在校研究生杨昕冉、于胜晨、张可等37名学生参会。

会上,博士研究生张文振和硕士研究生屈小鹏汇报近期研究进展。张文振以“lncBNIP3对肌内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作用”为题报告了自己近期研究进展,并就下一阶段关于lncBNIP3的启动子和lncBNIP3在细胞核与DNA互作的研究计划做了汇报交流。针对“lncBNIP3DNA互作研究”部分,成功老师和李安宁老师建议“认真考虑细胞处理时期,最好选择增殖或分化特征明显的时期进行试验”。屈小鹏汇报了自己近期已完成瘤胃内微生物测定工作。对此,成功老师提问“为什么选择做微生物测序而不是16S测序”,屈小鹏回答说“之后也会补充16s测序,作为其作为微生物定量的补充试验”。王洪宝老师关心茶皂素对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因为试验数据显示添加茶皂素可以显著改善体高和胸围,但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需要深入探讨。

5f1457adab4b45a4b7addede1e85a163.jpg

团队第五次学术例会现场

接着,21级硕士研究生蒋蕾和王巨泽做文献阅读分享。其中,蒋蕾分享了一篇发表在中科院一区医学期刊上的文章。虽然这篇文章重点关注免疫细胞的凋亡,但蒋蕾结合参考文章中的研究思路,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研究方案。首先确定研究主题是秦川肉牛成肌细胞的增殖,并选定增殖相关标志基因MCM2,进而筛选相关化合物,通过添加这种化合物显著促进成肌细胞增殖,最终开发一种可以提高秦川肉牛产肉性能的饲料添加剂。杨昕冉同学对该试验设计中为何选择MCM基因做靶标基因比较兴趣,蒋蕾同学解释道MCM2基因作为其家族中的一员,是细胞周期中S期的标志物,因为这一特性选择它作为研究的核心蛋白。张可等同学对这一试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质询,并建议多查找一些关于MCM2基因的相关资料,深思熟虑后再做试验。王巨泽分享的文章来自《Animal Nutrition》,这篇文章利用16S测序、18S测序和代谢组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易感性奶牛瘤胃微生物群和代谢物的响应变化。王巨泽同学从研究背景、试验方案设计、试验方法、试验结果与分析、学习收获等方面介绍了这篇文章。成功老师询问了奶牛SARA的病症表现,王巨泽同学从生理、病理两个方面做了回答,对治疗SARA的必要性做了进一步说明。

本次团队学术例会气氛热烈,交流充分,达到了开阔视野、深入研讨和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