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2010
时间:2011-02-21 12:00:00  来源:国家肉牛改良中心   国家肉牛改良中心    作者:昝林森    点击:

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一年来,在学校党政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团队师生密切协作,奋发进取,紧紧围绕肉牛、奶牛遗传改良和产业化工程,开展技术创新和示范推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0年,团队及其平台建设、学术交流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团队根据发展需要,不断优化人才结构,积极完善梯队建设,有力地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先后获批了“教育部肉牛、奶牛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团队” 和“陕西省肉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省现代牛业工程研究中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肉牛研究中心”3个科研平台。来自5个国家的11位同行专家来校与团队开展了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并成功举办了“陕甘宁毗邻地区秦川牛产业发展论坛”。团队专家参加国内外各类学术会议达60多人次,发表重要学术论文45篇,其中Sci论文14篇。

2010年,团队科研立项和科技创新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不仅争取了国家“863计划后补助项目“秦川牛优质性状分子育种及新品种系选育扩繁”和两个省级科研平台建设项目,还顺利完成了“十一五”国家863计划“秦川牛肉质形状相关功能基因鉴定”、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西北农区生态型奶业生产技术和奶牛性控技术研究与开发”、农业部科技跨越计划“优质高产奶牛快速高效繁育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农业部基本建设计划“国家肉牛改良中心建设”、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计划“秦川肉牛新品系选育及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等项目的研究、示范任务,先后通过了科技部、农业部、陕西省科技厅组织的项目验收,并形成“秦川肉牛分子育种与新品系选育扩繁”、“奶牛性控关键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应用”、“牛和猪胚子与胚胎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等3个标志性成果,均被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项目的实施和技术成果的示范推广,有力地促进了区域性养牛业发展和行业科技进步。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悄然离我们远去了,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各方面形势发展对于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期望。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要解决好“三农”问题,保证粮食供应和食品安全,农业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养牛业作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对于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的作用有目共睹。但是,产业的薄弱环节以及其所反映的技术缺口仍然很大,与国外发达国家差距更大。这就要求我们在国际合作和科技创新上要有大的突破。

2011年, 团队将在各级领导和业界同仁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凝练研究目标,锐意创新,争取在秦川肉牛选育扩繁、分子细胞工程育种、转基因克隆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为我国肉牛、奶牛遗传改良与产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