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杰与导师昝林森教授
在3月11日学校网站上刊载的《我校加强博士后工作纪实》文章中,我校理学院副教授、学校首届博士后联谊会理事长、团队博士后科研人员朱杰的名字和事迹出现在“促进交流:教学与科研相长”一节中,为团队争了光。现摘录如下:
朱杰于2010年6月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联合培养生物物理学专业博士学位及“陕西省优秀毕业生”称号。2010年9月至今先后两度在我校兽医学流动站、畜牧学流动站从事博士后合作研究。
从物理学跨到兽医学、畜牧学搞科研,难度可想而知,想出成果并非易事。然而,也正是这种学科间的交叉,再加上他本人辛勤的付出。在站期间,朱杰科研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朱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和面上资助共2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发表论文被SCI、EI收录4篇,ISTP收录2篇,CSCD收录1篇。独撰专著已入选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首批“博士后文丛”资助计划,将在科学出版社出版。担任《Advances in Biomechanics & Applications》等6种期刊编委;《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等12种SCI、EI期刊审稿人,参加国际、国内会议5次,口头报告3次。
科研工作的经历也有力促进了教学工作的开展。他主持省级、校级教改项目3项,主持获评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第二名序参与获评校级和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共2项。第一作者在《中国农业教育》等杂志发表B类教改期刊论文5篇。不仅掌握了教学的基本技巧,教学教改能力也得到了快速提升。2013年朱杰顺利通过了副教授职称、硕士生导师资格的评定。
学校在站博士后人数多了后,为了促进在站博士后之间的交流,活跃博士后文化生活,学校筹划成立了首届博士后联谊会,朱杰被推选为首届博士后联谊会理事长。接受记者采访时,无论是朱杰,还是马娜、韩立荣,都异口同声强调了交流的重要性。有时候别人无意中的一句话就可以激发起一个新的思路、想法,联谊会给大家创造了这样的平台和条件。
注:朱杰副教授2013年进入我校畜牧学博士后流动站,加入昝林森教授团队,其博士后研究方向为“胶原网络影响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迁移、增殖、分化的生物力学机制”。
原文链接: http://news.nwsuaf.edu.cn/xnxw/415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