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晚上,团队四个科研小组集体在N6B41教室召开了本学期第一次学术例会。团队专家王洪宝、赵春平、杨武才、成功、李安宁以及团队在校研究生哈斯铁尔、杨昕冉、王思虎等52位同学参加。
会上,王洪宝老师首先对新学期学术例会的召开形式进行了说明,并对下一次例会举办的内容和人员做了安排。
接着,硕士研究生马鑫浩进行了科研进展汇报,对近期开展的候选lncRNA的功能预测、亚细胞定位及染色体位置、对牛肌肉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凋亡和成脂分化的影响等内容进行了展示。与会师生对lncRNA的筛选方法及WB作图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博士研究生杨昕冉汇报了个人近期科研试验进展情况,内容主要包括目标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和时序表达谱、干扰和过表达对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等内容,展示了表型、定量、WB以及转录组测序等部分结果,并对后续研究做出了计划安排。与会师生就转录组测序中对细胞样品的选择、siRNA和病毒包装干扰效率的对比以及试验内容与课题的相关性等方面进行了提问和解答。
然后,新入学的博士研究生潘月婷从研究背景、技术路线、试验设计、研究结论4个方面对自己硕士课题“苦豆子添加对西门塔尔牛生长性能和养分利用的影响”研究做了汇报交流,向大家分享了在饲料中添加苦豆子后对西门塔尔牛体重和日增重、营养物质消化率以及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等指标进行测定的结果,以及适量添加苦豆子可提高西门塔尔牛瘤胃微生物α-多样性,改善血清抗氧化酶活性,提高营养物质消化率及N利用率,减少环境氮污染的结论。与会师生对添加苦豆子的时间,西门塔尔牛的分组和饲养方式以及对结果图表中的疑惑进行了提问和讨论分析。新入学的博士研究生张可从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结果与讨论、研究结论4个方面就自己硕士课题“牦牛线粒体基因组和Y染色体序列的群体变异和基因流研究”做了汇报交流,向与会师生分享了相关背景知识,包括单亲遗传标记系统、线粒体DNA、Y染色体和牦牛的起源、驯化与分布,展示了样品信息及测序结果、牦牛线粒体基因组和Y染色体遗传变异分析结果,开阔了大家视野。
最后,与会老师提出如果对汇报中分享的生物信息新知识感兴趣,可以多多交流学习或查阅文献了解更多背景知识,可能为同学们今后的科研选题和试验研究提供新思路。

团队本学期第一次学术例会现场

马鑫浩、杨昕冉、潘月婷、张可汇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