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灾对陕西肉牛产业发展潜在影响与应对措施建议
时间:2011-02-21 12: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旱灾对陕西肉牛产业发展潜在影响与应对措施建议

遗传育种繁殖研究室岗位专家昝林森团队、陈宏团队

宝鸡综合试验站站长史文利团队

春节前后,根据陕西旱情发展,昝林森、陈宏两个岗位专家团队及宝鸡综合试验站史文利团队及时组织相关专家,通过走访省农业厅和畜牧局收集旱情信息,调研了解陕西关中、渭北及陕南、陕北等地农业生产情况。最近,根据体系办指示,通过实际走访陕西关中西部、渭北东部及陕南的一些肉牛养殖企业、基地和相互交换意见,形成了《旱灾对陕西肉牛产业发展潜在影响与应对措施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陕西省旱灾发展情况

截止20112月中旬,陕西省大部分地区持续干旱少雨,气温冷暖变幅大,土壤失墒快,前期遭遇“干暖”天气,冬旱显现并呈发展之势。尤其是关中冬麦区连续无雨日达到近60天,前冬出现超过40年来历史同期最高气温。陕西省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不足10毫米,全省平均降水量仅4.3毫米,且每次降水量不足2毫米,为无效降水,冬春连旱已成定局。旱情逐步加重并由渭北东部向中部发展,陕西全省在田作物受旱面积已达443万亩,其中重旱45万亩,2011年将成为50年来陕西的第二个大旱之年。

目前,北方旱情有扩大趋势,陕西冬春虽然出现几次弱降水过程,但不足以解除当前旱情。陕西省气象台报道,2月份全省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关中冬麦区降水将偏少2~5成,气温回升加快,发生冬春连旱的几率大增,急需灌溉和降雨。

(一)对农田的影响

201011月以来,陕西大部分地区基本无有效降水,与常年相比降水偏少五成以上,渭河、泾河、洛河等主要河流来水较往年同期偏枯三成以上。气象干旱严重,土壤失墒较快,旱情呈发展趋势。目前,关中、渭北冬麦区443万亩作物受旱,其中重旱45万亩。

102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监测分析,201011月至今,全省土壤含水量不断下降。目前,陕北、渭北东部、关中平原旱地土壤浅层缺墒严重,土壤相对湿度在30%60%,有轻到中旱,渭北东部受旱面积较大。陕南土壤相对湿度在60%90%。据气象部门预测,近期陕西省大部降水量仍然偏少,河流来水趋势继续偏枯,水库蓄水将持续下降,抗旱形势不容乐观。

面对旱情,陕西省防讯抗旱总指挥部要求旱区各级水利部门全面开动渠、塘、站、井等各类水利设施投入抗旱冬灌;大中型灌区要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坚持破冰灌溉,努力保障越冬作物抗旱保墒用水需求。目前陕西省受旱地区共开动大中型灌区10个,机电井5.1万眼,机动抗旱设备1.31万台套,抽水站、泵站等623座投入抗旱灌溉,累计完成抗旱冬灌595万亩,占灌溉任务的85%。同时,旱区群众基本生活用水也得到有效保障。

(二)对人畜饮水的影响

目前, 因旱已导致陕西省3.76万人、1.03万头大家畜出现临时性饮水困难,但尚未造成大经济损失。据气象部门预测,陕西干旱将进一步加重,将首先对陕北及渭北地区农牧业产生造成严重影响,我们将密切关注,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三)实地调研情况

春节前后,根据陕西旱情发展,昝林森、陈宏两个岗位专家团队及宝鸡综合试验站史文利团队及时组织相关专家,通过走访省农业厅和畜牧局收集旱情信息,调研了解陕西关中、渭北及陕南、陕北等地农业生产情况,发现陕北、渭北大部和关中东部表层土壤处于严重缺墒状态,由轻旱到中旱,陕北及渭北东部受旱面积较大。麦田和草场严重缺墒,麦苗等越冬作物及牧草发黄,有些叶尖已发干,如果不及时供水,势必进一步影响小麦、牧草的生长。但是总体来说,宝鸡地区属于冯家山水库灌区,有灌溉条件,相对来说不是最严重的地区。陕西关中地区由西向东,干旱趋势更加严重,渭北和陕北是干旱的重灾区。进入二月份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仅46毫米,与去年同期相比偏少27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全省平均降水偏少28%,其中小麦主产区的渭南市偏少36%,西安市偏少32%,咸阳市偏少41%,宝鸡市偏少21%,铜川市偏少30%。建议开启一切水利设施,对旱情较重地区及时灌溉,扩大灌溉面积。对无法浇灌的麦田,采用镇压、耙耱等提墒保墒方式,充分利用返浆水,减少土壤水分蒸散强度。

最近,根据体系办指示,专家们通过实际走访位于宝鸡和杨凌的陕西秦川牛业有限公司、陕西秦宝牧业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综合试验站,咸阳的礼泉秦牛实业有限公司、乾县秦川牛保种场,西安的大农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渭南大荔的关池秦川牛科技园区,铜川耀县的林惠种养殖有限公司,汉中西乡县的西镇牛保种场等企业,发现旱情虽未对这些企业的畜牧养殖和大家畜饮水造成直接的严重影响,牛只健康,生长稳定。但对散养户养殖影响较大,导致一些地方母牛饲养量下降,如宝鸡的陈仓、眉县以及西安的周至等地,由于饲养母牛的成本加大,大约30%的母牛被卖掉流失,产业后期的牛源供应可能会出现问题。而且,随着旱情的持续发展以及造成今年粮食减产、工农业用水短缺,势必会对陕西畜牧业(尤其养牛业)造成明显的严重损失。

调研过程中,团队专家已密切关注这一情况,并会同当地畜牧部门积极指导养殖企业和农户采取措施加以应对。

二、旱灾对肉牛产业发展的潜在影响分析

 (一)干旱对陕西肉牛养殖草料供应的影响

肉牛是草食大家畜,草料是饲养肉牛的物质基础。充足的饲草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对肉牛养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陕西省这次旱灾,虽暂时未对肉牛业造成直接损失,但已导致农作物大面积受灾,正常年份现在小麦已经快要进入快速生长期,但是目前小麦严重缺墒情,生长情况不容乐观。从饲料原料市场实地调研的情况看,玉米从年前的1.8/公斤涨到了2.0/公斤,麸皮由1.2/公斤涨到了1.7/公斤,苜蓿干草的价格由每吨1400元涨到了1900元以上,蛋白质饲料豆粕、棉粕、菜粕等也有不同程度地涨价,严重影响了肉牛养殖草料的有效供给,增加了肉牛生产成本,对肉牛产业发展造成了威胁。

(二)干旱对陕西肉牛养殖场饮水供给的影响

由于旱情持续发展,部分地区出现人畜饮水困难,特别是陕北和渭北地区的肉牛养殖地区,由于交通不便,个别地方已出现人背、车拉的运水现象。

(三)干旱对陕西省肉牛健康的影响

从我们的实地调研情况看,目前干旱对陕西部分地区养殖场牛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犊牛生拉稀和肺炎比较普遍,育肥牛生长缓慢;(2)母牛配种受胎率降低,妊娠母牛流产增加;(3)由于缺乏优质草料,加上缺乏干净清洁的饮用水,一些牛已开始出现体况下降、脱水、抵抗力下降等现象,易导致疾病的暴发和流行;(4)由于气候干燥,空气污浊,浮尘较多,牛群呼吸道疾病频发,传染性疾病有蔓延趋势。

三、应对的措施

(一)调整牛群存栏结构,保证资源的高效利用

合理的牛群结构是肉牛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我们针对肉牛规模养殖场和肉牛养殖大户,根据旱情的发展情况和各场的饲草饲料贮备情况,指导养殖户(场)采用“重点保护母牛、犊牛,淘汰老、 弱、病、残牛,适时出栏育肥牛”的方法,提高饲草饲料和水资源的利用率,有效地提高了肉牛养殖(场)户的抗灾能力,降低了旱灾造成的经济损失。

(二)加强科学饲养管理,保证牛群健康

处理好保温和通风二者关系,及时清理粪尿,保持牛舍内干净卫生,优化肉牛饲养内环境,提高空气质量,降低牛舍内氨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适当降低饲养密度,减少牛群对水的消耗;饮水中加入适量电解质和多种维生素、食盐等,提高肉牛健康,减少应激。

(三)多渠道储备草料和水资源

积极储备玉米秸秆、小麦秸秆和稻草,满足肉牛对粗饲料的需要。通过完善水利设施,确保现有灌溉、饮用水的有效供给。对部分山区养牛户,组织运水队伍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对水源地较远、交通不方便的地方,采取将牛群赶往水源地饮水或饲养方法,解决肉牛饮水困难问题。

(四)进一步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保证肉牛饮水安全和草场的充分灌溉

陕西年降雨量在5001600mm之间,但是一方面由于降雨的季节性不平衡,各地春旱的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由于陕北土层沙化瘠薄,涵水、保水性能差,如果没有完善的水利设施,干旱缺水将严重影响肉牛养殖。因此,应进一步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修建水库等贮水设施和相应的引水渠道和管道,减少水资源的流失,从而保证人畜饮水安全和必要的草场灌溉。

(五)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积极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发酵饲料

秸秆是肉牛粗饲料的有效供给资源,陕西省小麦种植面积1800万亩,玉米种植面积1700万亩,水稻种植面积200万亩。陕西省农作物秸秆产量丰富,每年产秸秆2500万吨,约占全国农作物秸秆产量的3.6%,其中小麦秸秆产量722.6万吨,玉米秸秆产量1367.1万吨,水稻秸秆产量413.9万吨,分别占年总产量的28.9%54.7%16.4%。应大力推广秸秆饲料化技术,开发秸秆发酵饲料,提高秸秆化资源利用率,是抗旱减灾和促进陕西省肉牛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