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格斯牛改良秦川牛效果分析
时间:2009-11-02 12:00:00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作者:张宝? 昝林森    点击: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牛肉的消费已成为我国人民食品消费重要组成部分,使肉牛产业迅猛发展。但是我国尚未培育出自己的专门化肉牛品种,牛肉的生产还主要依靠地方黄牛,而地方黄牛多为役用牛或役肉兼用牛,存在产肉率低、生长缓慢、后躯发育不足等明显缺陷,严重阻碍我国肉牛业的生产。因此,加速我国地方黄牛品种的改良工作十分迫切。
从2002年开始,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关专家的指导下,由陕西秦裕公司与延安市畜牧局等相关部门相互协作,在延安市宝塔区所属的临镇镇和甘谷驿乡引进红安格斯牛及其他几种国外优良肉牛品种的冻精对当地饲养的秦川牛进行杂交改良,以提高当地秦川牛的生产性能。到2005年5月份已经分别在临镇镇的黑舍村、新民村和甘谷驿乡的野狐沟村以及姚家坡劳改农场等地区产下57头安秦F1的杂交牛。另外在渭南地区也有改良牛11头。现在就对安格斯牛改良秦川牛的效果的情况报告如下:

1 调查范围

1.1 调查时间和调查地点

调查于2005年4月5日至2005年5月31日在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临镇镇、甘谷驿乡和姚家坡劳改农场等地区进行。

1.2 调查范围及对象:

以延安市宝塔区临镇镇黑舍村、新民村和甘谷驿乡的野狐沟村以及姚家坡劳改农场中健康无病的68头安格斯改良秦川牛的一代杂交牛(安秦F1)为研究对象。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形外貌与适应性

2.1.1 体型外貌 根据调查鉴定和实测体尺来看,安秦F1代体型紧凑,较秦川牛大,头部较秦川牛小,背腰平直,后躯发育良好,臀部转宽。腿部肌肉较丰满,皮薄骨细。全身被毛紫红或深红色,与秦川牛的毛色十分相似,鼻镜多为肉红色。安秦F1代均无角,额顶隆起较明显,额部、耳部处被毛变长,且粗,尾帚较大,乳房发育等表现出安哥斯牛的品种特征。

2.1.2 适应性 据养牛户反映,安秦F1口粗,采食能力强,剩草料量少,耐寒,性情温顺,易于管理,并极好的适应了当地环境,再加之安秦F1的毛色与秦川牛毛色非常相似,体型又不象其他国外肉牛品种那样大,头部较小,故与秦川牛杂交难产率很低,几乎不发生,深得养殖户的喜爱,与中国大多地区饲料条件差的状况相比较,改良的前景十分可观。

2.2 安秦F1牛的体重、体尺

2.2.1 体重

由表1知,在6月龄、12月龄、18月龄时,安秦F1的体重分别为166.02±5.44kg、184.16±5.09kg、302.16±10.62kg,比同月龄的秦川牛的体重119.76±4.70kg、179.00±12.22kg、268.1±10.23kg分别增加了46.26kg、5.16kg、34.06kg,提高38.62%、2.88%、12.70%,其中6月龄的增长差异为极显著(P<0.01),18月龄体重增长为差异显著(P<0.05)。

2.2.2 体尺

由表2可知,安秦F1所列8项体尺中,比秦川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从增长值上来看以胸围、体斜长和体高的增长幅度较大,在1月龄分别增长16.03cm、9.32cm、6.18cm;在6月龄分别增长6.98cm、5.51cm、7.31cm;在12月龄分别增长1.04cm、2.95cm、3.16cm;18月龄分别增长11.61cm、6.31cm、5.67cm。从提高值上来看,腰角宽、胸围、体斜长提高明显,在1月龄分别提高21.34%、23.84%、15.80%;6月龄分别提高10.28%、6.98%、5.56%;12月龄分别提高5.03%、0.80%、2.85%;18月龄分别提高14.20%、7.94%、5.20%。差异显著性分析上来看,1月龄时腰角宽、胸围、体斜长的增长差异极显著(P<0.01),体高和管围的增长差异显著(P<0.05);6月龄时体高、胸围、腰角宽、坐骨端宽增长差异显著(P<0.05);12月龄时管围和胸宽增长差异显著(P<0.05);18月龄时胸宽增长差异极显著(P<0.01),腰角宽、胸围、管围增长差异显著(P<0.05)。

2.2.3 体尺指数

由表3可知,安秦F1所列的9项体尺指数中,以胸围的增长最为明显,在1月龄、6月龄、12月龄、18月龄分别提高18.36%、14.48%、7.47%、13.60%,其中1月龄时增加幅度为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月龄为差异显著(P<0.05);其次以体长指数和尻宽指数增长比较明显,体长指数在1月龄、6月龄、12月龄、18月龄时分别提高11.99%、5.27%、0.75%、6.64%,除12月龄外,其他月龄增加幅度均为差异显著(P<0.05);尻宽指数在1月龄、6月龄、12月龄、18月龄时分别提高7.88%、8.66%、7.85%、7.03%,均为差异显著(P<0.05);其他体尺指数也得到较好改良,改良方向为负方向的肢长指数在1月龄、6月龄时增加幅度为差异显著(P<0.05),提高-6.04%、-5.27%;胸宽指数在1月龄时增加幅度也为差异显著(P<0.05),提高5.24%。其余体尺指数改良均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增长幅度小,效果不明显。

2.2.4 18月龄安秦F1牛与安格斯牛体尺指数的比较

由表4可知,18月龄时,安秦F1牛的体躯指数、胸围指数和尻宽指数分别为122.74、126.12、61.66,已和安格斯牛的124.64、133.33、63.41较为接近,其中胸围指数、尻宽指数、体长指数的增长差异显著(P<0.05)。说明改良的效果比较理想,特别是尻宽指数的改良效果明显,对改善秦川牛后躯发育不良这一固有缺点起到巨大作用,成为本次改良最大成功之处。体长指数、肢长指数、胸宽指数、尻高指数和管围指数与安格斯牛相比较,安秦F1均有所增长,但增长不多,改良效果一般,所以在以后的改良中应把与体重和产肉性能相关较大的胸宽指数、体长指数和尻高指数作为改良的重点所在。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