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陕西省肉牛养殖及产品加工产业化
时间:2009-11-01 12:00:00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作者:昝林森    点击:

近年来,我国耕地每年以33.5万hm2的速度在减少,但人口和粮食消费则分别以每年1600万左右、100多亿kg的速度在增长。在饲料粮不足的情况下,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牛的饲养业占有举足轻重地位。陕西省十分重视秦川牛的开发利用,要求到2000年全省牛存栏达到330万头,出栏80万头,使著名的秦川牛和丰富的饲料资源得以优化配置,为社会输送质优量足的肉、皮等牛产品,带动相关企业的发展,不断壮大农村经济,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1  国内外动态

1.1  国外动态

60年代以来,由于国际市场对牛肉需求量日益增加,以及肉牛饲养管理所需劳力和建筑设备较少,成本低,获利大等原因,世界肉牛业蓬勃发展,肉牛头数急剧增加。1995年世界牛肉产量达5224.8万t,比1989~1971年(3998.7万t)增加了1226.1万t,增长30.7%。近年来世界肉牛生产仍呈上升趋势。据报道,1996年位居全球牛肉产量前三名的是美国、欧盟和中国,年产量分别为1200万t、737万t和491万t,其他主产国为巴西445t,俄罗斯294万t,阿根廷208万t,日本115万t,1997年全球牛肉产销状况继续看好。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发生“疯牛病”后,牛肉的国际贸易受到影响,许多国家和地区放弃了从欧美国家进口牛肉而纷纷转向中国,这对中国肉牛业发展提供了良机。
发达国家在肉牛的经营管理上目前多实行集约化、工厂化。如美国科罗拉多州的芒弗尔特(Monfort)肉牛公司,年育肥肉牛40~50万头,产值达3亿美元,是美国规模最大、最完整的肉牛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肉牛公司。有些国家犊牛在草地上放牧饲养到1岁左右、体重达300~350kg时出售给专业化的肥育场,利用谷粒饲料进行短期肥育,肥育期约120~150d,达到一定年龄(一般不超过2岁)和市场要求的体重时进行屠宰。这时牛肉质量好,成本低,又可增加周转次数。如美国得克萨斯州有一大型肉牛场,同时可肥育4.8万头肉牛,每年周转2.5次。从西部草原地区或国外(主要是拉美国家)购入犊牛,喂给配合饲料(在肥育期每头日喂9kg左右),平均日增重1.2kg,每千克增重约需7.5kg饲料。

近年有些国家(如加拿大)为了适应工厂化饲养,原来利用草原进行肉牛的放牧肥育,很少补饲精料,现在肥育后期多采用室内催肥的方法。各种精粗饲料根据要求,按比例定时、定量自动地由传递管道送到牛舍(棚)饲槽内。这样,既节省劳力,又可避免饲料浪费。采用室内催肥有三大好处:一是冬季气候寒冷,牛体消耗热量大,影响体重增大,催肥时间相应延长。室内催肥可以人工控制温度,缩短催肥期;二是室内饲养,肉牛活动范围缩小,有利催肥;三是便于肉牛饲养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1.2  国内动态

近年来,全国养牛业发展迅速。1996年底全国存栏牛1.3亿多头,比上年增加5%以上;牛肉产量490万t,年递增26.1%,在各种肉类中遥遥领先。全国牛肉产量已大大超过“八五”计划规定的150万t的指标。

据统计,近年来,在全国每年新增的50多万吨牛肉中,农区占90%以上。多年来设想的农牧结合和肉牛易地育肥之格局正在形成,全国先后出现了山东、河南等年产牛肉30万t以上的肉牛大省,安徽蒙城年存栏牛42万头的全国第一养牛大县,河南周口地区商水县谭庄镇铁炉村户均养4头牛的“黄牛村”等。到1996年,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总数已发展到116个,这些示范县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全国平均水平。1996年,这些仅占全国总县数3%的“秸秆养牛示范县”生产的牛肉却占全国30%。在这些“火车头”县的驱动下,全国农区的养牛生产发展很快。据估算,如果陕西省能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肉牛规模化养殖高效生产技术,迅速推广肉牛良种繁育和快速育肥以及秸秆青贮、氨化技术等,到本世纪末将秸秆氨化利用率提高到30%,就等于每年从秸秆中夺回了45万t饲料粮,也就是夺回了100万人一年的口粮,其意义相当深远。

随着全国肉牛生产速度加快,流通活跃,出口增长。据有关部门统计,1996年牛肉的商品量为174.8万t,较上年增加1.5%,商品率为36.3%,和上年持平。其中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量158万t(较上年130.5万t,增加20.9%),占社会商品总量90.3%;国营商业和供销部门销售13.8万t(较上年18.3万t,减少25%),占社会商品总量7.9%;外贸出口3万(较上年2.1万t增加42%),占社会商品总量1.2%。据预测,1997年的出口机遇好于上年。

1.3  省内情况

陕西省肉牛业的发展总体上与全国同步,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黄牛在农事耕作中作为主要役用畜力地位的削弱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牛肉消费需求的增加,全省牛存栏数稳定增加,1996年底达到286.3万头。以邱怀教授为首的科技人员所完成的有关秦川牛选育改良方面的重大科技成果,已受到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农业部及陕西省的高度重视。这些成果包括“秦川牛本品种选育及导入外血效果研究”、“秦川牛早熟性和肉用性能研究”、“秦川牛高中档牛肉生产技术规范研制”、“黄牛改良技术推广”、“CNT促长剂研制及提高畜禽生产性能研究”等。陕西省科委先期已将秦川牛的产业化问题列入工作日程,支持西北农业大学首先在关中地区进行试点,以渭南为基地的肉牛规模化养殖业已初露端倪,并开发了黄河牌“秦川牛腊牛肉”等系列产品,投放市场后,产品供不应求,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好评。1996年,西安丹尼尔集团公司又与西北农大和省农科院合作,在周至县兴办肉牛养殖企业,走产学研、种养加一体化之路。1997年初,省政府又将商洛地区山地肉牛开发列入重点资助范围。最近省农业厅又组织制定了“秦川肉牛发展规划”,成立了“陕西省秦川肉牛开发办公室”,并成功地举办了“首届秦川牛赛牛大会”,这必将对全省养牛业的发展,尤其是对秦川牛的开发利用产生深远影响。

1.4  生产企业现状

陕西省肉牛产业化开发方兴未艾,目前正呈现大发展的好势头。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从事肉牛养殖及产品加工的企业有:黄河肉牛养殖有限公司(渭南市临渭区)、西安丹尼尔肉牛养殖有限公司(西安市周至县)、礼泉肉牛养殖有限公司(咸阳市礼泉县)、宏森肉牛养殖有限公司(宝鸡市扶风县)、宴友思集团公司(咸阳市三原县)、秦王食品厂(宝鸡市岐山县)、秦蒲肉联厂(渭南市蒲城县)、中航清真肉联厂(西安市)、合阳县皮革厂、洛南皮革厂等,上述多数与西北农业大学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从目前经营的情况看,养殖效益中等,而加工效益明显看好。集养殖、加工与销售为一体的“黄河肉牛养殖有限公司”的成功经验很具代表性,其隶属黄河水利委员会陕西河务局,现有20余万亩黄河滩地草场资源,水草丰沛,是关中地区少有的大面积饲养牛羊的理想之地,年可饲养肉牛2万余头。黄委会陕西河务局以此为依托,于1994年起与西北农业大学合作,共同商讨肉牛养殖开发事宜,先后建立了三个育肥场、两个肉品加工厂。从放牧饲养到舍饲育肥、再到屠宰加工和产品贸易,形成了诸如品种繁育、饲料营养、产品加工等一系列生产环节,许多先进实用的生产技术在这里开花结果,有效地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产品的加工增值。企业按股份制形式运作,其技术力量主要是西北农业大学及其科技人员为骨干的“黄委会肉牛科学应用开发研究所”,主要负责产前综合论证、产中技术服务和产后市场调研,以保证该项目的技术先进性和运作过程中的稳定性,黄河牌“秦川牛腊牛肉”、“秦川牛肉酱”及“秦川牛全牛高档礼品盒”的开发给企业带来了勃勃生机,集产、加、销和产、学、研为一体的肉牛产业化开发模式正在“黄河肉牛养殖有限公司”产生越来越明显的经济效益,为全省肉牛产业化工程起到示范样板作用。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