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肉牛产业的困境
时间:2009-11-04 12:00:00  来源:齐鲁牧业报   齐鲁牧业报    作者:    点击:

      “春节前育肥牛出栏价格接近16元/公斤,现在更是达到了17.4元/公斤,即便这样还很难买到。”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张洪本介绍,当前在肉牛产业中,牛源紧缺的困境越来越严重,形势越来越严峻。

      据调查,在菏泽、济宁等传统的肉牛养殖地区,肉牛存栏量急剧减少,好多养牛场、养牛户纷纷退出了养牛的行列,专业村也改变了发展方向,有一个村肉牛存栏曾经达上百头,现在只剩下了3头。牛少了,加工厂的日子也紧张起来。成武县的一个肉牛屠宰加工厂,其设计屠宰能力为一天100头,现在每天只能屠宰30-40头,这样还不能保证每天正常供应。

      相比于家禽和生猪,牛的生产周期非常长,一头母犊一般达到18个月龄才能配种,怀孕10月,生出的犊牛要经过18-30个月的时间育肥才能屠宰。如果坐视牛源紧缺的状态发展下去,等到牛的数量减少到危害这个产业稳定与生存的时候,再想恢复生产,没有10年时间很难恢复。

      肉牛产业作为畜牧业中的一个主导产业,所蕴含的经济效益十分巨大。当前由于牛源紧缺,导致企业货源不足宰不到牛,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对于牛肉的需求是供不应求,肉牛价格越来越高,价格仍有上涨空间,行情利好。而且随着经济发展,牛肉消费也会随之增长。根据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1000-1500美元时,牛肉便成为餐饮业的热门食品,对牛肉尤其是优质高档牛肉的需求将迅猛增加。

      针对肉牛产业当前形势,张洪本呼吁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人士要正确认识,不可掉以轻心。因此,把握当前利好的市场形势,充分认识肉牛产业存在的隐忧,高度重视和培育优质的基础母牛群,是保证肉牛产业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然措施。

      一是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

      正视肉牛产业面临的困境和发展的前景,将其当成一个主导产业来抓。要出台或争取各项政策支持,调动养牛的积极性,促进养牛产业恢复。目前,国家在奶牛生产方面已出台政策,一头奶牛配种补贴15元,母牛犊每头500元。国家如果能在肉牛生产中实行类似奶牛的政策,对恢复、发展肉牛产业将大有裨益。如梁山县针对母牛饲养出台了一项政策,养一头母牛补贴300元,极大地提高了农民饲养母牛的积极性。

      二是抓好品种保护与开发利用

      牛和猪、鸡不一样,每一个品种的牛的肉质差异很大,不同品种杂交的牛产出的牛肉不同,所以要长期成批量的供应高档肉就要有优质的肉牛品种和大量的牛源。山东的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都是我国优良肉牛品种,并已建成保种场和保护区。肉牛的选育工作非常关键,各地要有适合当地特点的品种,如东部地区引入西门塔尔、夏洛来与鲁西黄牛进行杂交利用,西部地区引入利木赞、西门塔尔、夏洛来进行杂交利用,形成规模,批量供应。

      三是科学养殖

      通过科技推广和工艺改进,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生长速度,增加养殖效益。良种配良方,母牛、犊牛、育肥牛各有饲养标准,加快肉牛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进程是提高肉牛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

      四是适度规模发展母牛

      发展专业大户和散养户两条腿走。当前育肥一头肉牛5-6个月,利润约1000-1200元,这对于只养1-2头牛的散户来说,没有太大的比较效益,但是如果散养户存养母牛5头以上,专业大户20头左右,就具有了明显的规模效益。

      五是动员屠宰加工企业建生产基地

      屠宰加工企业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资金、技术等优势,加强牛源基地的建设,增加牛源,解决企业无牛可宰的生产困境。鼓励养牛户联合起来,建立多种形式的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连接市场、龙头企业和基地,使分散的生产经营单位与统一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既保障加工企业牛源供应,又保障养牛者的收益,促进肉牛业健康发展。

      六是培育高档肉牛,增加经济效益

      一个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能否给从业者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肉牛养殖,尤其是高档肉牛的养殖具有很高的利润,青岛新快公司屠宰一头牛可卖2万元,大连雪龙集团饲养一头雪龙黑牛可以卖出4-5万元的高价,日本和牛所产的高档雪花牛肉甚至可以卖到1800元/公斤,饲养高档肉牛的利润十分可观。如果指导肉牛养殖户提高饲养技术,培育高档肉牛,就会获得丰厚的回报,自然肉牛养殖的积极性就会高了。